获奖等级  | 成 果 名 称  | 获奖者(集体主要成员)  | 
一等奖  | 高师普通话教学体系建设  | 中文系:范先钢、关英伟、梁金荣、廖晓帆  | 
管理、研究、创新,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、现代化  | 教务处:阎金童、黄 刚、张金长、李光钦、贺祖斌  | |
注意能力培养,提高《英语综合课》教学质量  | 外语系:覃小禾、岳小燕、刘 洪、柏敬泽  | |
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研究  | 历史系:张家璠 、庞祖喜  | |
教学心理学教材建设  | 教育系、电教馆:白先同、丁方友、莫 文、吴素梅、文 萍  | |
关于培养研究生治学能力的研究  | 数学系:程福长  | |
有机化学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  | 化学系:范会钦、赵钊嫦、苏少光、林海源、杨 云  | |
田径课程建设实践与研究  | 体育系:李英贤、唐仕逊、周 玉、姚辉洲、卢平林  | |
师范生物理实验教学技能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| 物理系:罗星凯、肖 化、莫家麟、张湘林、梁苏琪  | |
实现教学现代化 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 | 生物系:姜世英、王炫 、杨盛昌、王小燕  | |
二等奖  | 从高校特点出发 搞好教书育人  | 中文系:张明非、胡大雷、张葆全、胡光舟、周满江  | 
专业英语 1-4年级泛读课的建设与改革  | 外语系:郑香泉、谢晓莺、邹霞君、何瑞镛  | |
中国古代史教学体制改革的尝试与成果  | 历史系:钱宗范、覃延欢、周作明、刘道超、梁 颖  | |
《文献检索与利用》课程建设  | 文献检索教研室:李冬贵、何林夏、蒋卫民、苏 凡、廖海丽  | |
教学与科研相结合,提高教学质量  | 教育系:王 楠  | |
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与教学的改革  | 政治系:吴俊粒、田 工、罗知颂、陈文开、庞传智  | |
《数学分析》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 | 数学系:吕维绵、郑步南、江佑霖、罗桂烈、劳茂章  | |
物理化学实验教材建设  | 化学系:覃海错、陈元发  | |
《原子物理学》教材建设  | 物理系:柳继锋、莫敦庸、莫树春  | |
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  | 公体部:蔡亚明、齐桂山、李善华、余秋莲、李 健  | |
实行科学管理 全面完成主考任务  | 成人教育学院:聂启桐、张葆全、黄复声、吴先逵  | |
优化实验队伍 提高实验质量  | 生物系:黄丽转、陈志坚、庚太林、邓健珍、周巧劲  | |
三等奖  | 高师化学教学管理研究  | 化学系:黄祖兴、卢泽勤、黄 王乐 、覃海错  | 
教改育人  | 陈兴道、宫 义、丘国仁  | |
“审美发展史”的教学改革探索  | 艺术系:李培庚  | |
加强师范技能训练教学实践  | 历史系:熊守清  | |
立足课堂,形式多样,从深层次正确引导学生  | 政治系:钟瑞添、陈洪江  | |
加强综合技能训练,尽快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 | 外语系:冯启瑞、蔡昌卓、杨荣华  | |
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突出语文教学能力的培养  | 中文系:黄麟生、黄汉清、韦永麟  | |
思想品德教育课教学改革探索  | 马列部:欧阳林  | |
无机化学课程结构改革的实践  | 化学系:潘恩霆、彭德贤、梁福沛、蒋毅民、闭献树  | |
《高等代数方法选讲》的课程建设  | 数学系:钱芳华  | |
加强实验室建设,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 | 体育系:纪锦和、杨永亮、郑红英、张绍强、李清资  | |
加强实验室建设,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 | 体育系:纪锦和、杨永亮、郑红英、张绍强、李清资  | |
目标参照性考试的质量控制及试卷测量研究  | 中文系:王志瑛  | |
植物系统分类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完善与创新  | 生物系:蒋黎明、尹 毅、谢 强、薛跃规、陆祖军  | |
努力提高生物化学函授教学质量  | 生物系:杨继华、陈燕珍  | |
鼓励奖  | 逻辑思维技能训练  | 政治系:尹 鑫  | 
改革三水画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 | 艺术系:刘益之  | |
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于训练  | 体育系;姚辉洲  | |
开放试验教学  | 生物系:王秉新、吴昌谋、陈志坚  | |
锐意改革,大胆探索,发挥“两课”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 | 马列部:袁竞雄、罗启荣、林学荣、何恩钦  | |
图书馆专题服务系统  | 图书馆:唐作新、关幼华、汤坤华、邹亮珍  | |
为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提供最优服务  | 中文系:宋瑞兰、林国严、褚兆麟  | |
认真搞好高师函授教育管理,为基础教育和经济建设服务  | 成人教育学院:韦寿廷、张小锋、聂启桐  | |
计算机标准指法及五笔型输入法 CAI教学软件系统  | 计测中心:庞冬、朱新华  | |
教学录像系列片《教育心理心自然实验》  | 电教馆:丁方友、白先同、江桂安、张戟、张新烈  | 
